为什么说好的产品经理一将难求?

1

因为互联网公司产销分离的分工方式,使得大部分PM没有得到完整的锻炼机会,无法修炼出高级技能。

====

咱们多数人心目中理想的职业发展曲线是这样:

1. 首先有个好平台,有靠谱的师傅带领,快速上手,迅速进入状态

2. 熟练以后,如果有好的机会就往上高层冲一冲。没有的话就在B靠上的位置舒服呆着

为什么说好的产品经理一将难求?

而互联网PM的实际发展曲线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初级PM:

互联网产品经理是起步门槛比较低的一个岗位,一般会先从设计一个简单APP,完成某个小的功能模块开始。

技能要求:掌握一些原型工具,会做用户调研、写文档

这基本是新手训练营,很容易通关。

中/高级PM:

基本功熟练以后,会开始负责一些较有挑战的工作,如Web网站改版、一款工具APP等。

技能要求: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功能定位、产品规划等

这个任务难度可高可低,原因是有的业务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求不高,只要功能完整无严重纰漏即可(如理财APP,用户去留只跟利率挂钩,UE是什么鬼)。

对另一些产品,核心用户和需求抓的准不准、产品功能强不强、用户体验好不好,对用户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如电商社交等)。

大部分PM会长时间在此阶段徘徊,少数天分高+机会好的,凭借敏锐的需求洞察能力+高水平的产品设计+运气,做出爆款产品后,跻身成不可多得的高级PM。而其余的大多数会在一个个的项目中成为越来越娴熟但无突破的熟手 。

为什么说好的产品经理一将难求?

全栈级PM:

如果说从中级要晋级拼的是天分,那么高级之后的问题则是——可能根本就没有路。

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比如Canon相机的PM,会和销售一起背KPI,因此需要天天思考如何增加卖点、控制成本、制定价格。

这也意味着随着经验增长,PM对其负责产品的方方面面——设计、研发、供应商、渠道、推广都会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也越接近这个产品的CEO。

而互联网行业的共性,是产销分离的双边市场——一部分人负责搭场子,免费甚至倒贴用户入场嗨;另一部分人天天琢磨怎么让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掏钱。

而搭场子的,又分为策划场子(产品)、搞气氛拉客(运营)、装修(研发)的3拨人。许多时候,策划场子的人(产品),并不对销售额负责,甚至也不一定对流 量和活跃负责。长此以往,局限在产品设计里的PM们就更难对整个业务建立完整的理解,明白这门生意靠什么运转,到底赔钱还是赚钱。

这个鸿沟的本质,是产品设计(A区)和业务规划(B区),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工作,而多数互联网PM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只能停留在A区,无法直接获得在B区练级的机会。

一部分PM在A区徘徊很久后,会跳出舒适的A区参与创业,开始尝试B区的工作。在呛过足够的水后,他们会逐渐明白,为什么有的产品设计精美一片喝彩,却最终惨败;而另一些粗陋甚至鄙俗的产品,居然大行其道。

于是他们中的少数再次出发的时候,出手会更成熟稳健,目标清晰战略明确,不再拘泥于一城一地。

至此,全栈级的PM终于炼成了。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PM都必须成为既善设计、又懂业务的PM。在分工细致的互联网界,只做产品设计的PM,依然有足够的职业空间。他们的定位,实际是『产品设计师』,专门负责打磨优化产品的功能和体验——就像无印良品、宜家这些日用品牌背后的工业设计大师一样。

===

PM这个称谓近些年被滥用的厉害。这一方面是因为顶着虚衔有个好听的名头,另一方面也受IT界跟风(马化腾、周鸿祎等都乐于被称为PM)影响。顶着PM头衔的的大部分人是基层员工,而真正承担着PM全部职责的人,一般的头衔则是“总监”、VP…CEO。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Pony马这样喜欢自称PM的老板们,或许正好符合其原始意义。

最后特别要吐槽的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流毒甚广的话,我很不理解苏杰为什么非要扒掉同行们赖以谋生的行头,到处宣扬“其实里面都一样穿大裤衩,没啥稀奇的…”

这样的结果是职业专业性被娱乐化、廉价化。许多一知半解的人拿着“人人都是PM”、“互联网”、“得屌丝者得天下”这样的流行语,就以为掌握了真理,并对专业人士的工作指手画脚。这样做伤害了认真做事的人。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SO优化服务  青瓜广告联盟

本文作者@忘象Van 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111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opp2.com/19041.html

《免责声明》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广告投放 找客户 找服务 蘑菇跨境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