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社群只是一种形式吗??

2 (22)

以前的人很少有学习焦虑,因为知识需求并不高。注意,是知识需求,而不是信息需求。知识需求意味着,它不仅是一种事实,一种信息,更是用以理解事实、体系化信息的集合物。

一、为什么如今的知识需求变高了?

1. 在互联网的引领下,所有的确定性都被连根拔起,话题再无边界,没有人对任何事情能达成一致

曾经,我们知道怎么去获取知识。我们的答案来自于书籍或者专家。我们会确定事实,继续前进。而在网络时代,则出现了史上最多的知识。同时,信息超载作为一种文化环境,大大增加了个体认知的不确定性。甚至,冗余的、无效的、低质的信息常常打着“知识”的幌子,对我们造成无形的压迫感。

在接踵而来、应接不暇的信息面前,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减弱,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些人无法或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一些人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并消化信息。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知识(或者叫高价值信息)极大稀缺的年代。

2. 风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认知景观

在贝克看来,在古典现代性中,财富和权力是其标志性概念,而风险和不确定性则是反思现代性的概念。

随着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其决策和行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从而风险结构从自然风险占主导逐渐演变成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

既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现代性,我们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风险的沟通与治理,这离不开知识的传递。

二、学习路径的演变

所以,我们的学习路径也伴随知识需求的变化,发生了这样的具体演变:

阶段式学习——终身学习

以前,我们的父辈大多完成小升初、初升高的九年义务教育或如今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就够用了。但现在,这种前工业社会的阶段式学习已不能满足我们的知识需求,网络信息不是日新月异,而是秒新毫秒异。一不留神,小程序、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就潮水般向你扑来,自我迭代不再是阶段式的,而是不断式的终身学习。

专业学习——跨专业学习

目前,大学的学院制、专业制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行业环境。比如,我所处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师资建设,都处于传统的“四书五经”阶段。数据新闻、VR新闻、产品设计与运营等传媒类或泛传媒类知识目前更新的很少。即便更新,也缺少系统化建构。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个人至少需要在数学、统计、设计、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更新与扩充。至于政治、经济等人文社科,很早之前,在记者的T型人才(广博与精深并有)结构中就已提及。

身处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当知识具备了社交性,流动且开放,跨专业交际就成为一个显要的话题。

完整性学习——碎片化学习

二者是一个比例问题,而非迭代问题。移动互联场景更多的是一个浅阅读、碎片化的场景,同时,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信息超载本身就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风险则更多的从结构化风险日益转变为个人化风险,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然而,碎片化学习由于周遭环境的干扰难以达成深度学习,因此在知识的深度、系统的学习与自我的更新上存有疑问。

以上两个背景与三个转向,其实是总结两个问题:

  1.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学习焦虑?互联网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双重压迫导致知识不够用。
  2. 我们的知识,如果不够用,怎么办?终身学习+跨专业学习+碎片化学习,但最好能解决深度与系统的问题。

付费社群在形式上缓解了学习焦虑

付费社群似乎可以解决深度与系统的问题,至少,在形式上缓解我们的学习焦虑。

因为是付费社群,社群内容:

  1. 专业性为主。或者,至少是高价值信息;
  2. 稀缺性为主。或者,至少和其他非付费的高价值信息相区分;
  3. 系统性为主。或者,至少给成员一个明晰的内容计划。

以上三点,专业性是社群底线,稀缺性是日常指标,系统性是核心竞争力。

一个好的付费社群,不仅能在知识含量上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在知识体系上给用户以质感。既然是知识需求,那么,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广度,而且还要是系统性、框架性、体系性的信息。

体现在社群运营上,最好有“量化的预告”“量化的总结”两个举措。

1. 量化的预告

要将今天学什么、这周学什么、这月学什么第一时间告知用户。比如,我加入了某英语付费社群,100天的内容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学什么分成若干计划,告知用户阶段划分的依据、学习材料选择的标准,答疑时间的安排。预告某种程度上带有陪伴属性,即:你看,明天、下周、今年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我们一直伴你左右,共同进步。当用户看到如此有诚意的学习计划,怎么会不心动呢?

2. 量化的总结

总结分为讲师的总结与用户的总结。讲师对每一次课程要总结,即信息总结为知识点、金句;每一段课程要总结,即若干知识、金句总结为系统架构。用户的总结,则体现为作业的提交、日常的打卡、用户之间的交流等。

再次,回到我的观点:付费社群可以在形式上缓解我们的学习焦虑。

付费与社群、预告与总结就是形式

1、仪式感

当用户产生付费,由于付费产生心疼,说明这件事的仪式感。“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是稳赚不赔的,那就是学习”。学习,多么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选择。

2、安全感

当用户加入社群,由于学员讨论与督促,说明这件事的安全感。大家都在学,我不能落下;我学了,朋友、同学没学,我偷偷的进步。或者,过得比别人有追求。

3、可操作感

当用户看到科学、完整的学习计划、预告,由于一个不熟悉领域的庞然大物,被量化成每天的具体任务,说明这件事极强的可操作感。它唤醒了用户心中的“我也可以”、“我能行”,将过去由于懒惰造成的望而却步,变得勇气十足。

4、成就感

当用户与讲师一同参与到知识的总结中,说明这件事的成就感。无论是100天搞定英语听力、7周学会时间管理,用户每完成一个单位的学习任务,都离成功近了一步。因为成就本身,早已量化。

最后,再次强调:付费社群可以在形式上缓解我们的学习焦虑。

形式俱备,只欠执行。

形式上已经为你提供了一个知识的获取路径,接下来,需要的是一鼓作气的毅力与执行力。

拿到手的知识,才能真正缓解我们的知识焦虑。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宋欣政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78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opp2.com/34278.html

《免责声明》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广告投放 找客户 找服务 蘑菇跨境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