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推广,常见的6大心理学效应!

品牌营销推广,常见的6大心理学效应!

 

当代人常常呈现出一些奇怪的消费观,愿意花6000元买一条舞裙的大妈,却在菜市场和小贩为了五毛钱讲价,愿意透支信用卡买名牌包的少女,点一份15元的外卖都心疼,在衣食住行上省吃俭用的老年人,却会在旅游景区豪掷万元带回一个橡胶床垫。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观呈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营销方在我们消费的过程中又给我们铺设了怎样的陷阱呢?这里就不得不谈谈营销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了。

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在花钱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心理上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类似于火灼烧手指给我们带来的疼痛感。而营销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营造幻觉、铺设陷阱降低人们在消费中的痛楚的感觉。而这就不得不谈谈营销心理学的作用了,营销中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呢?营销心理学又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的那?本文中,笔者将带大家了解营销中常见的七大心理学效应。

干货!营销中常见的六大心理学效应

1. 飞轮效应——消费习惯的力量

为了使一个停滞的飞轮开始转动你需要使多大的力量?其实当我们想要转动停滞的飞轮时,我们在一开始需要使用的力量是最大的。当我们一圈又一圈地把飞轮转起来,飞轮达到一个速度之后,飞轮本身运动的惯性和势能会使得飞轮继续旋转下去。这就是飞轮效应的基本原理。

在消费过程之中,我们也常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飞轮效应。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营销方其实不必花费很大的力量就能聚集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

为了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财力雄厚的互联网大佬们纷纷选择了“烧钱换用户”这一条路。这种战略的基本模式是:

通过烧钱先笼络用户,构建行业的准入标准,再进行品牌延伸和产品扩展,弥补先天故事的不足。 在淘宝京东割据电商江山之时,拼多多就靠着“用户补贴”和“社交裂变”,挤进了下沉市场,悄然崛起,造就了电商界“猫狗拼”三国割据格局。瑞幸靠着“烧钱”,收获亿万用户,一年扩展两千家门店,迅速成为值得星巴克正式的对手。花呗靠着豪掷20亿,一举笼络无数支付宝用户,使得无数用户养成了提前消费的习惯。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们愿意在培养用户上豪掷千金?原因就在于他们深谙“飞轮效应”的重要性,其实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消费者就会像一个被转动的飞轮一样在平台上形成持续的消费。平台不仅后续的投入会降低,投入的资金也会逐渐回流。

2. 羊群效应——人们的从众心理

勒庞·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之中说明了“群”具有三个特点:低智商、易受暗示、易受感染。

我们与其将群体看做是许多人的组合,不如将其看做一个有着生命,能进行呼吸、活动和思考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个细胞,细胞是无法独立思考的,因此人们会本能地跟着群体的意志活动,逐渐失去自我。

平时里从不化妆的女性在网络的吹捧下也可能购入一只她并不需要的口红,平时理智的学者也会跟着流行趋势购买衣物,改变发型,而易受煽动的下沉市场和青少年群体,则更容易跟着群体“舆论”的趋势走。

这就是为什么各大品牌每年都豪掷万金办发布会,企图打造流行,为什么我们的广告总在营造“大家都在做”的错觉。只要有流行,就不缺乏追流行的人。只要有“群”,也就不缺乏从众的人。

营销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打造趋势和流行,使得人们变成失去智慧和独立思考的“羊”。

3. 累赘原理——消费品的“必需品”错觉

生物学家扎哈维在“累赘原理”中说明,在自然界中,生物常常会生长出不利于生存的外形,用于吸引异性,繁衍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孔雀要长度相当于身形两倍的、美丽却碍事的尾巴,极乐鸟胸前长着极其华丽、色彩鲜艳的羽毛。

基因是自私的,为了能将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自然界的动物们生长出了“累赘”的外形。这一点放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样的,为了能吸引异性的关注,男人和女人都极力地展现出自己外表上的优势。

而营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地让“产品”扮演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们产生错觉,仿佛这种商品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种商品就无法证明自己的美貌和智慧。

“累赘原理”最为典型的应用在口红营销中,自YSL星辰口红大火之后,营销方就成功地让口红扮演了我们生活中的累赘品。

口红营销给人造成的错觉就是:似乎没有这个色号的口红,你就无法变成靓丽的小仙女。

“斩男色”、“人鱼姬色”、“站街色”、“心机色”取代正红色、玫粉色等名词成为口红色号的代表,仅仅地抓住了女生的心思。仿佛只要一只口红,你就能迷倒所有的异性。似乎只要换个口红的色号,你就能换一张脸,今天是甜美的小仙女,明天是“素颜女神”,大后天是“妖艳贱货”。

4. 鸟笼效应——欺骗你购买不需要的产品

鸟笼效应这一原理来源于一个小故事。1907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他的好友卡尔森一起从哈佛大学退休了。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道一定会让卡尔森不久后养上一只鸟。卡尔森不以为然。于是,詹姆森将一只精致的鸟笼送给了卡尔森,卡尔森将这只精致的鸟笼摆放在了客厅之中。

没想到,没多久,卡尔森果真养上了鸟。他抱怨道,每个来家里做客的客人都会问到,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令卡尔森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客人解释。无奈之下,卡尔森只能买了一只鸟。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鸟笼效应”。在营销上,为了让消费者被“鸟笼”困住,营销方往往会生产出“配套”的商品,当你买了其中的一个商品时,你就会不得不去购买其中配套的商品。还有我们去商场消费是往往会获得一些赠送的配套小礼物,或是笔套,或是发带。为了能使用上笔套和发带,我们不得不去购买配套的笔和服饰,这就是在营销场景中“鸟笼效应”的应用。

5. 凡勃仑效应——炫耀的力量

是不是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就越愿意购买呢?凡勃仑效应揭示了人们的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当商品定价较高时,反而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一效应反应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心理需求,即对于挥霍和炫耀的心理需求。

奢侈品背后的哲学原理和营销学原理也值得我们思考。波德里亚就有言,消费文化遵循的是日常生活和商品的符号化原则。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所有的消费都会简化成符号性消费,与之相对的就是,奢侈品成了人们彰显身份,体现自己经济实力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奢侈品的定价远远超过成本,却有无数的消费者趋之若鹜。只有牌子货,才能显示出自己是个有品位的人。

“大牌”相对应的词就是“贵价”,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大牌产品总是会定出很高的价格,消费者却仍然趋之若鹜。但是这并不是告诉我们产品定价要一味地定高价,片面追求高价,不考虑商品本质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但是,当品牌打算走高端路线时,定相对高的价格就有利于奠定品牌的格调,比定适中的价格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6. 免费心理——另一种付费陷阱

免费是迅速获取市场,夺取用户注意力的一把利器。“免费”不仅能帮助新兴公司进入市场,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更能让顾客因贪小便宜的心理掉进营销方铺设的消费陷阱之中。

“买保健品附赠旅游”就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营销陷阱。免费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互联网公司进入新兴市场的一大战略。

只要用户规模足够庞大,产品足够优质,企业就能通过免费模式长久地留住用户,然后再通过提供更高水平、具有差异化和创新性的产品继续留住用户。

奇虎360就靠着免费杀毒软件打开了杀毒软件市场,一年内就做到了行业的老大。这就是免费的力量,在通过免费聚集用户之后,商家可以再通提供一些优质服务获利。只要用户基数足够大,就不缺乏付费的人。

“免费心理”的另一种应用方式是给顾客创造一些“添头”,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使得顾客在不知不觉中付出更多的费用。根据美国餐厅的研究,当在餐后给客人提供一颗薄荷糖时,可以增加可以增加3%的小费;2颗薄荷糖,则能增加14%的小费。

同样地,在购买化妆品时,商家也会附赠一些小商品,比如商品小样、化妆水、化妆包等等。虽然商家并未多支付多少费用,但是顾客的购物体验却极大地提升了。这就是免费的力量。

结语:

在互联网社会,产品上的竞争已经走到了尽头,真正的竞争应该落在顾客身上。在营销之中,学会把握用户的心理将成为营销的制胜关键。

 

相关阅读

 

作者:方韵

来源:公关之家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青瓜传媒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opp2.com/145127.html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