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球手游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出海厂商越来越依赖海外红人营销来打开本地用户市场。尤其在短视频平台持续渗透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内容创作者正在扮演截然不同的“破圈角色”。其中,垂类游戏KOL与素人用户成为手游品牌布局海外影响力时最常考虑的两大阵营。本文Nox聚星将和大家系统对比两者在手游出海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在专业性与破圈传播之间找到最优平衡,最大化手游的海外曝光和用户转化效率。
一、垂类游戏KOL:专业性强、精准引导核心玩家
垂类红人主要指专业游戏KOL,例如资深游戏评测者、职业电竞选手、游戏内容创作者等。他们的账号内容围绕游戏展开,具有高度的垂直深度和粉丝粘性。
优势分析:
- 内容权威性强:垂类KOL对游戏系统、玩法机制、角色属性等理解深入,讲解具备参考价值,能有效说服核心玩家群体,对中重度手游、策略类或竞技类游戏尤为重要。
- 粉丝画像精准:其粉丝多为游戏深度用户,有强烈尝鲜欲和充值能力,触达的用户质量高、转化率强,适合投放高ARPU游戏或运营长期生命周期产品。
- 内容形式丰富:包括试玩评测、实机演示、排名解说、版本解析等,能够深入展现游戏亮点与差异化,利于构建游戏专业口碑与品牌形象。
局限性:
破圈能力有限:内容通常面向已熟悉游戏圈层的用户,难以有效影响泛娱乐受众或非游戏用户,对轻度休闲、爆款尝鲜型产品的引流能力相对较弱。
二、素人营销:真实UGC驱动,触达广泛受众
素人内容创作者指的是非专业KOL的普通用户,通常通过自身体验、剧情演绎、生活场景融入等方式,制作轻量、自然的游戏相关内容。
优势分析:
- 破圈能力强:素人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形式灵活(如游戏挑战、梗视频、情境剧等),易被平台算法推荐至更广泛人群,具备病毒式传播潜力,利于扩大游戏认知度。
- 内容更具亲和力:真实UGC内容往往让用户感到“自己也能玩”、“这游戏挺有趣”,激发下载尝试意愿,尤其在休闲、模拟、剧情类手游推广中效果明显。
- 可规模化复制:与数百名素人用户合作可形成“UGC矩阵”,在平台形成声量轰炸,且成本远低于头部KOL,适用于新品推广和快速拉新场景。
局限性:
- 缺乏深度信息输出:由于素人本身对游戏理解有限,往往无法提供深度玩法解说或优化建议,难以留住中重度玩家。
- 信任基础薄弱:用户对内容真实性或商业属性识别敏感,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硬广”反感或内容信任危机。
三、如何平衡专业性与破圈效应?
要在2025年实现手游出海的最大化曝光与效果转化,关键并不是在垂类红人和素人营销之间二选一,而是构建一套动态融合、分层推进的营销策略:
1. 建立“红人金字塔”结构:从信任到裂变
- 顶部:以垂类KOL建立专业权威性,增强核心用户信任与兴趣;
- 中部:邀请腰部达人(如轻度游戏UP、二次元爱好者)助力扩大覆盖面;
- 底部:激发用户创作UGC,实现大众参与与自然扩散,触发平台推荐机制。
2. 内容协同而非割裂
通过统一内容主题、标签和挑战机制,让KOL深度内容和素人UGC之间形成“内容协同效应”,避免内容割裂、口径不一。
例如,一个KOL介绍游戏角色技能机制,素人则围绕该角色发布搞笑二创、模仿挑战或社交互动内容,形成内容闭环。
3. 数据反馈+动态优化
实时追踪每类红人的传播效果(如曝光量、完播率、评论互动、转化率等),不断调整红人组合权重。例如:
- 若中重度玩家增长乏力,应增加垂类KOL比例;
- 若新品需快速引爆,则可强化素人挑战赛、病毒视频分发。
结语
在2025年的手游出海环境中,垂类KOL强调的是专业深耕与高质量转化,素人营销则关注的是内容轻巧、广泛触达与情绪共鸣。两者并非对立,而是互为补充。在实际运营中,手游厂商应根据产品类型、市场阶段与目标用户,动态构建“专业+UGC”的海外红人营销组合策略。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